HI,下午好,新媒易不收取任何费用,公益非盈利机构
24小时服务热线: 4000-162-302
请扫码咨询

新媒易动态

NEWS CENTER

社交是满足需求的活动

2020-04-20

两周前,曾经只用微信和QQ聊天的我下载了这些软件。



因为我想了解我想了解:

  • 我们为什么社交?
  • 社交产品该怎么做?

在这过程中,我和学弟学妹聊求职、和前辈聊工作、和业内人士交换想法、也匹配了很多陌生人,认识了一个职业规划师、一个待业青年和一个实习导演。

算下来,两周新增聊天人数102个,聊天超过50句人数为21个,微信内聊天人数24个,其他软件聊完加微信的有3个。在聊天过程中,我一直分析自己的需求和情绪,得出了以下的思考。

我们最先看到他人的角色

《社交天性》中说:人类天生就是爱社交的社会动物,有一种内在需要,即与他人建立链接并找到归属感。最近自己的社交圈变化和扩张来源于自己角色的变化,而自己的需要其实来源于完善角色的需要,为了适应需要快速进入到那个角色的圈子,才会与不同角色的人建立连接。陌生人社交都是看角色,熟人才会看表层感知之外的资源架构和能力。

角色是多变的,我在这两周扮演了一个有求职经验的学长、一个刚入行的新人、一个希望交流的同行、一个寻偶的单身汉、一个想要倾诉的人。社交永远存在的机会也源于不同的年龄群、不同的年代人们的角色增加或者发生变化,不同的社交工具和载体也会产生新的机会。

社交是满足需求的活动

社交是有目的的活动,当达成社交目的时候,就会暂时停止,而需求也会分类,我更倾向于归结成你心中要找的人的角色是明确的还是模糊的。

你在领英找知名企业的校友,你的目的是希望了解如何进入到那个企业或企业内的个人发展情况,此时你要找的人的角色是清晰的 ;你在左划右划,希望找到颜值高、性格匹配的人,你的目的是找到适合的人谈一段恋爱,但此时你心中要找的人是模糊的;你在求职和申请学校时,你要加入很多相关群,你的目的是不错过任何一个信息,希望抱团取暖,此时你其实不是在找人,而是在找信息,认识人的诉求其实是其次,当然这也是社区范畴,属于弱社交。

对于角色清晰的社交,平台应该做的是汇聚尽可能多的优质用户,做好分类管理、搜索和筛选功能,尽量缩短用户的寻找路径。对于角色模糊的社交,也是我们经常说的陌生人社交,需要做好匹配和话题引导,后文会说。

我们总希望找到和有一定相似的人,因为可以设置参考对象和标签,更好的达成目的。目的源于需求,激发情绪,情绪操控行为,你内心最底层的情绪,性欲、求知欲、恐惧、焦虑……我们需要满足或转移它们。没有满足需求前,人们不会停止社交行为,但是人们的需求是不会被永远满足的,只会暂时性满足。

社交需求会暂时性被满足

两个陌生人进行社交,其实中间是存在壁垒的,需要“破冰”。这时候角色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,刚认识的双方都需要先看到对方的【角色】,比如轻聊和她说会用公司、学校、职业、标签、日常、等尽量将用户角色定义的更加具体。但是聊了那么多人,我发现即便将一个人的【角色】定义的很清楚,仍然很难完成从陌生到熟悉的破冰。

陌生人社交软件不希望用户快速建立熟人关系。人们怀着目的进行社交,大多都是针对一些寻偶、诉苦的低频需求,而要找的人的角色其实并不明确,陌生人社交软件需要保持你高频的需求。如果你尽早的达成目的,需求得到了暂时满足,就会降低社交频率,即上软件的频率。

既然都熟了,加个微信不香吗?而且现在他们商业化的方法大多都是花钱买推荐数量和曝光机会,如果入了坑,永不满足的需求也会带来持续的营收。

话题是社交的核心,依附于场景

话题是发起社交的激励核心,并依附于场景,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。就跟真实生活一样,当参加游戏展的时候,话题大多关于游戏,参加设计workshop时,话题也不会偏离设计。而场景也分特定场景和泛场景,刚才说的是特定场景,泛场景就像是微信。

对于泛场景来说,社交行为的发起也是通过话题引起的。关于话题,我分成了两类:

  • 第一类是点话题,比较聚焦,比如有具体的问题、某条新闻资讯等,点话题可以起到触发其他点话题的作用,将点连成线,串起两者的聊天。
  • 第二类是面话题,比如游戏、产品经历、设计等,面话题通常会存在于某一社群当中。分这两类的原因是当我们认识一个人的时候,无论用户画像多么具体,都是面话题。
相关推荐